親手寫下的感謝:大溪小草書屋孝親日紀實

有時候,感謝不需要大聲說出口。
孩子親筆寫下的幾個字、一張圖,就已經裝得下滿滿的心意。

這次在大溪小草書屋的「孝親日」,我們和孩子一起想像:「如果要謝謝一個一直陪你長大的人,你會想做什麼?」答案從鬼抓人、糖葫蘆,到披薩大餐,孩子們用最直白的方式,設計了一場「以孩子的想法為主,只屬於家人與自己的節日。

白板上的畫,是孩子說不出口的情緒

活動一開始,白板成了最動人的畫布。孩子們寫下「孝」、「愛」、「感謝」等字句,畫出心中的家庭模樣,他們還親手設計了節日菜單:披薩、炸雞、糖葫蘆,搭配木瓜牛奶和香蕉牛奶——是用孩子的視角,打造出來的「節日感」。

這些畫與字,不只是可愛的創作,而是一種心意的呈現:「我有在想你」。


一場親子遊戲,是重新靠近的機會
孩子和家長組隊,進行一場親子籃球趣味挑戰。孩子的小手接住家長傳來的球,從那一刻起,彼此的信任與默契悄悄浮現。有些家長平常不太說話,但在球場上笑得像個孩子;有些孩子平常比較安靜,卻第一次主動喊著:「阿嬤!快傳給我!」。旁邊的老師與志工們輕聲引導、默默協助,每個小細節都是對孩子的關心與守護。

影片裡的聲音,是孩子對大人說的悄悄話
晚上,燈光暗下,燈串點亮,孩子們一起觀賞自己錄製的感謝影片。影片裡,有人靦腆、有人大聲地說:「謝謝你每天煮飯給我吃」、「謝謝你常常接送我」、「我知道你很辛苦」。

我們看見有的家長默默拭淚,有的輕輕摟著孩子的肩膀,孩子的聲音也許不完美,但每一句都是最真摯的禮物。

家長的傾聽,也是愛的回應
最後,我們邀請家長留下來,參加一場座談。在社工與老師的引導下,有家長說著孩子的變化,有人談到自己的辛苦與不安。

那天晚上,有些人流淚,有些人沉默。但我們知道,這種「願意坐下來、聽彼此說話」的時刻,本身就是修復的開始。

我們也送上一張家庭合照,裱框送給孩子與家長。希望多年後,當他們再次看到這張照片,會想起:曾經有個夜晚,我們一起吃披薩、說謝謝,也說了很多平常沒說的話。



後記
有時候,愛並不需要盛大的儀式。
有些孩子不是不想說謝謝,而是還不知道該怎麼說。
一張手寫菜單、一場親子遊戲、一段謝謝的話語,就足以照亮彼此的心。

大溪小草書屋的孝親日,不只是感謝的日子,更是我們彼此靠近、看見對方的一天。
如果,你也期盼「愛」不只是藏在心裡,而能慢慢流動、被看見,
你的捐款,能轉化為:
🌿 一堂親子活動的設計費,讓孩子與家長創造共同記憶
🌿 一段社工引導的家庭對話,讓情緒被理解、被安放
🌿 一張精心製作的家庭照片,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力量印記

點我加入陪伴的行列
讓每個孩子,都能被家人好好抱一下。

 

Close Menu